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七章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舒仪原是在家休息的,国丧期间,杂戏、丝竹、笙歌都被禁止。幸好有封来自昆州王府的信件,让她有些消遣。信里说的都是昆州地界上的事,什么春耕,官员升迁,王府任命,就连苍龙旗大将军蔺涛饭量极大的琐碎小事都提到了。封里絮絮叨叨,像聊天似的,完全没有寻常公文那般枯燥无聊。最后才问她何时回昆州。

    舒仪读完发噱好笑,又有些惘然。

    正在琢磨回信怎么写,下人来回,说府外有人求见,让她去看一下。

    舒仪来到后门巷子,正停着一辆马车,四角各站着一个健硕卫士。

    车帘卷起,郑衍露了半张脸出来,“舒仪。”

    舒仪真想转头回府算了,半晌都没有回答。直到郑衍拍着马车道:“站着做什么,快上来。”舒仪咬着牙问:“你来做什么?”

    郑衍笑着道:“上车再说。”

    舒仪拒绝道:“男女七岁不同席,有什么事你就在这里说了吧。”

    男女避席的确是礼法,但本朝民风较前朝开放许多,士族贵族的女子常有抛头露面的。郑衍心知舒仪这是推脱,他也不恼,说道:“行,那我去正门,咱们进府说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侍卫听到他们对话,心中惊讶得无以复加,刘阀有先皇遗诏,眼看景王就要继承大统,没想到舒家这位姑娘说话敢这般不客气。景王竟也丝毫不怪罪。

    舒仪叹了口气,瞥他一眼,默默上车。

    郑衍见她上了车,心下有些欢喜,马车看似普通,实则宽敞,坐两个人绰绰有余。郑衍从点心匣子里拿了一些糕点蜜饯出来,“吃点解乏。”

    这些吃食都是他来之前备着的,有心讨个好,哪个姑娘家不喜欢吃这些的。

    哪知舒仪反应全不按套路走,她捡了糖果子吃,对他目光上下梭巡,“车里备糕点,想不到你还有姑娘家的习惯。”

    郑衍笑容噎住。有心辩解两句,想想又觉得太露痕迹。

    他心中还在挣扎,舒仪却已经第二块糕点进了肚子,她犹有回味,问道:“这是哪里的点心,真好吃,改日我也让人去买点。”

    她吃的满意欢喜,符合郑衍的期望,可这交流的口气,实在让他无语。

    郑衍粗声道:“就只关心吃,有正事和你说呢。”

    舒仪瞪大眼看他,不是你让我吃的,怎么变脸这么快。用帕子擦完手,她静静看着他。

    郑衍以手握拳,放在嘴边轻咳一声,“先陪我去个地方。”

    舒仪一时间真有些摸不透他的心思,蹙蹙眉头,她忍不住问:“你现在随意出宫,不好吧?”

    郑衍抬起眼看她一眼,似有些欲言又止,过了一会儿含糊其辞道:“有些要紧事要做。”

    舒仪想不出现在有什么事比他继承皇位更重要,但是她心里清楚,舒阀帮助景王的特殊时期已经过去,等郑衍真的问鼎九五之位,以后舒阀如何,反而要仰他鼻息。既然他不愿意说,她自然也不会问。

    不能问事情,总能问去处,她问道:“现在去哪?”

    “安阳郡王府。”郑衍道。

    “什么?”舒仪险些跳起。

    郑衍反问道:“郡王府怎么了?你去不得?”

    舒仪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去,她敢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陪着郑衍闯皇宫,现在却不敢去面对那个男人。她不知道当日选择舒家而弃师父是不是正确的决定——说的那般绝情,了断师徒缘分,夜里却在梦中反复看到那个场景,醒来时双眼湿润,胸口一阵阵刺痛,不受控制。

    “舒仪?”郑衍唤醒正在出神的她。

    舒仪意兴阑珊,闭目养神,“到了再喊我。”

    郑衍还想和她说话,见她真的闭上眼班上没有动静,心里痒得跟百爪挠心一般,却没有冒然开口。

    马车突然停下。车夫压低声音道:“殿下,已经到了。”

    郑衍和舒仪依次下车,门房很快就去报信,一边开门迎着两人府。

    侍卫要随行,郑衍一摆手道:“皇叔爱静,你们留在此处,别扰了郡王府的安静。”

    舒仪一旁观察,发现不过几日不见,郑衍身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,举止之间渐带威势,气象已与做闲赋皇子时大有不同。

    下人领着郑衍舒仪进入园中,郑穆本是坐在亭中,见两人近了站起来拱手道:“景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郑衍连忙还礼,“皇叔,郑衍叨扰了。”

    舒仪施礼,道了个福。

    郑穆客气的招呼:“舒姑娘。”

    听他这样称呼,舒仪心下微微难过,只装作若无其事,微笑听他们交谈。

    郑衍原来是来向郑穆请教该如何处置太子。说来这真是一桩难题,太子重兵逼宫,已经是谋逆的罪行。原本如何处置太子应该是老皇帝的责任,可是皇帝突然猝死,给太子定罪的事就暂缓了下来。随着朱雀旗统领萧铭站到刘阀这边,新君之议基本已经尘埃落定。

    处置太子成了郑衍眼下头一等的心事。

    刘览刘妃力主处死,以儆效尤,给德王明王提个醒。郑衍却另有想法,但他能商量的人并不多。刘阀是外戚,郑氏宗室在京人数并不多,又隔了几代。至于远在藩地的齐王、楚王,是先帝的亲兄弟,先帝猜忌心重,两个王爷活的不是战战兢兢,就是醉生梦死。想来想去,安阳郡王是太宗之后,贵为皇叔,又曾在太子逼宫时帮过他。是郑衍能想到做商量的第一人。

    郑衍记得,先帝评过郑穆此人绝顶聪明,智计过人。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